【新云南漫记】35. 云南省博物馆 镌刻着从远古到风云百年的彩云之南

      【新云南漫记】35. 云南省博物馆  镌刻着从远古到风云百年的彩云之南官渡古镇的对面,便是云南省博物馆。听闻需提前预约,我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出了官渡古镇后径直步行前往。出乎意料的是,现场预约竟顺利

      【新云南漫记】35. 云南省博物馆  镌刻着从远古到风云百年的彩云之南官渡古镇的对面,便是云南省博物馆。听闻需提前预约,我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出了官渡古镇后径直步行前往。出乎意料的是,现场预约竟顺利成功,一场奇妙的文化探索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博物馆对面的云南省大剧院,好气派!

抬眼望去,云博的建筑外形别具一格。其设计灵感源于云南“一颗印”式传统民居,整个建筑空间布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它高39米,共7层,平面呈回字形。外墙选用红铜色,这一巧妙的色彩运用,正是为了彰显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博物馆主楼七层,两翼三层,宛如一座古朴的宝塔,通高40余米。不规则的石棱构成了赭红色的建筑外观,远远望去,与闻名遐迩的云南石林有着几分神似。建筑外墙的造型和表面纹饰仿若风化的石林,外表皮采用镀铜色金属穿孔板,恰似一层神秘的面纱,将古滇国的秘密悄然隐藏其后。在阳光的照耀下,云南省博物馆气势恢宏,熠熠生辉,宛如一座庄严肃穆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圣殿,散发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我随着排队的人群鱼贯而入。踏入馆内,瞬间被那独特的设计所深深吸引。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古老与现代的元素相互交织、相得益彰,让人仿佛产生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错觉。博物馆的馆藏极为丰富,瓷器、织锦、雕塑、历史文献等各类珍贵文物在这里汇聚一堂,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宛如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博物馆精心设置了六大基本陈列,分别是《远古云南——史前时期的云南》《文明之光——青铜时代的云南》《南中称雄——东汉至魏晋时期的云南》《妙香佛国——唐宋时期的云南》《开疆戍边——元明清时期的云南》《风云百年——近现代时期的云南》。这些陈列沿着历史的脉络,从远古文明一直讲述到云南和平解放,以一件件珍贵文物为引领,全面、系统且生动地展现了云南各族人民在红土高原上创造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明。 博物馆的展陈方式更是独具匠心、引人入胜。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个鲜活的故事讲述者,将云南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以一种独特而又极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在游客眼前。我沿着展览路线,依次走进一个个主题区域,仿佛真的穿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亲身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文物的陈列既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连贯性,又展现了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恍惚间觉得自己不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游客,而是历史的亲历者,正与古人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序厅高度浓缩和概括了云南的山川风貌、自然物产、民族风情以及人文历史。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展示,让参观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对云南形成深刻而独特的印象,仿佛是一把开启云南历史文化大门的钥匙。“远古云南”展览则紧紧围绕重大地质发现和重要遗址展开,充分展示了云南史前时代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地位,以及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渊源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宗教艺术和文化差异。该展览进一步细分为生命大爆发、恐龙世界、从猿到人、新石器时代4个部分,全面展示了云南享誉世界的远古生物与地质、人类起源以及民族多元格局形成的原因等内容。 展厅内,不仅陈列着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恐龙骨架,还通过精心复原的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元谋人的生活画面。展览运用沙盘、文物、模型、影视资料、场景再现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云南独特的地质发展史、地理地貌特征,以及其在生物发展史、人类发展史和民族文化多样性方面的重要意义。可以说,这个展厅是云南省博物馆重要的科普教育展览区域,为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科学和人类历史的绝佳窗口。 “文明之光——青铜时代的云南”展览分为云南青铜器时代的开端、云南青铜时代概况、西南夷的翘楚——滇国、汉代的益州郡4个部分。通过生动形象的历史事件展示和精美文物的直观陈列,巧妙地将历史感与审美效果完美融合,让观众仿佛“重返古滇国”,真切地领略到云南青铜文化的灿烂辉煌,深刻感受到云南古代文化与内地文化的紧密联系,以及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进程的连续性。这一展览以《史记》《汉书》中对云南战国、西汉时期的重要文字记载为依据,精心汇集了云南青铜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从全省的视角出发,以滇国为重点,全面而细致地再现了司马迁笔下神秘的“滇国”从一个小小的边疆部落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前国家性质的“酋邦”社会,最终并入西汉帝国“大一统”版图的具体历程。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搏。 “南中称雄——东汉至初唐时期的云南”展览分为汉民南迁、南中大姓、霍承嗣墓、大姓没落4个部分,以汉夷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主线,通过选择标志性的文物和历史遗迹,生动地展现了处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自古以来就与中原内地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东汉至魏晋时期,中原地区政局动荡,朝代更迭频繁。而在云南,曾经盛极一时的滇王国逐渐走向衰落,导致了青铜文化的式微。与此同时,战乱加剧了人口的流动,大量汉族迁入云南,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汉文化的新鲜血液。汉文化与云南本土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不仅丰富了云南的文化内涵,也加速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进程。 “妙香佛国——唐宋时期的云南”展览分蒙氏崛起的传奇、南诏历史的印记、大理国的沉浮、佛陀的世界4个部分,主要展示了云南唐、宋时期约600年间的历史。展览基本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划分,依次详细交代了南诏出现的背景、南诏的建立过程、南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大理国的简要历史,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建筑服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展示,我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亲身感受到了南诏和大理国的兴衰荣辱,领略到了唐宋时期云南独特的文化魅力。元、明、清时期被视为云南历史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三个阶段。在这一时期,汉族、蒙古族、满族等众多外来民族大量涌入云南,与当地的土著居民共同聚居、繁衍,打破了云南以往“夷多汉少”的人口格局,形成了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多民族融合的新局面。此后,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包括汉族在内的26个民族共4000万人口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这也成为了云南最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 “云南行省——元明清时期的云南”展览通过梳理文献中关于各民族源流的资料,将历史进程中云南各民族的文化真实面貌完整地呈现出来。展览运用文物陈列和场景复制等多种手段,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深入阐释了汉文化进入云南后与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状况。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感受到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所产生的强大生命力。“百年风云——近现代时期的云南”展览的展示脉络严格依照百年历史的发展顺序,分为“内忧外患”“倚剑南天”“燎原星火”“金沙水拍”“滇迤烽火”“曙光初现”6大主题。展厅空间根据不同主题巧妙营造出“暮色的古城”“灰暗的战场”“黎明的曙光”3种独特氛围,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材质和灯光效果,生动地讲述着每一段历史故事,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亲身经历了云南近现代史上的沧桑巨变。云南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关头,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屡屡展现出令人瞩目的锋芒。辛亥革命时期的重九起义,为云南奠定了坚实的民主革命基础;1915年,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起义率先在云南爆发,使云南再次成为民主革命的核心战场;抗日战争时期,云南从大后方转变为抗日前线,在这里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第一仗;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更是推动云南走上了争取民主和平的光明道路。这一系列彪炳史册的重大事件,让云南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反帝反封建、争取民主与和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云南省博物馆不仅拥有丰富的展品和精彩的陈列,还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参观体验。从复原恐龙展示远古云南的神秘世界,到古滇王国的辉煌历史,再到近代的百年风云,从独特而多元的宗教文化,到精致典雅的古代陶瓷展,每一个展览区域都融入了各种互动性环节,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博物馆还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制作了逼真的历史场景还原,使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领略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云南省博物馆在展览策划和展示方面的严谨态度和专业水准。只是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这些高科技在博物馆中的运用。 恐龙展示区无疑是云南省博物馆的一大亮点,也是各种声光电科技在新馆的集中展示区域。展区内,十几只大小各异、制作逼真的禄丰龙,以及翼龙、三角龙、原角龙和各种食肉龙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它们或是昂首挺立,或是张牙舞爪,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远古的恐龙时代。在人工搭建的丛林背景前,观众还可以通过拍照设备,将自己融入到丛林场景之中,与恐龙进行一次亲密接触并合影留念,这种独特的互动体验让人流连忘返。 馆内空间宽敞明亮,灯光布置巧妙,明暗交错之间营造出浓郁的氛围感。整个展览以清晰的时间为脉络,观众只需跟随标识的指引,便可以轻松游走于云南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领略到这片土地上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云南博物馆的馆藏珍品牛虎铜案战国牛虎铜案,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也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出土于江川李家山墓葬群中墓坑最大,随葬品最多的24号墓。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小牛。大牛与小虎用模铸造,一次成型,小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作为滇国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几近完美。叠鼓形战争场面铜贮贝器西汉时期滇国青铜器,叠鼓形战争场面铜贮贝器,高53.9厘米,盖径33厘米整器为上下重叠两鼓,用铜焊接。有底有盖,器内贮贝。两鼓器身纹饰相同,胴部各铸有羽人及木船图饰六组;腰部饰牛形和舞人形纹。足部及胴部上刻有以三角齿纹和同心圆涡纹为主的带形纹饰。盖上为战争场面,有人物二十二人,马五匹。盖中央有一骑士,形体较大,似为主将。此人戴盔掼甲,右手执矛,作下刺之状。贮贝器反映了步兵协同骑兵作战的场面,表现了一次战争的全过程。战场上攻守武器兼备,马战步战结合,近距离武器与远程武器皆有,是研究古代战争的重要资料。西汉鎏金骑士四牛铜贮贝器 :西汉时期滇国的青铜器,1955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通高50厘米,盖径25.3厘米,展现了古滇国神秘的祭祀文化。 大理国时期的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 :1978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由纯金打造,高29.5厘米,重1135克,展现了宋代大理国的高超铸造工艺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宋代郭熙《溪山行旅图轴》 :著名的宋代山水画,展现了郭熙独特的艺术风格。元代黄公望《剡溪访戴图轴》 :著名的元代山水画,展现了黄公望独特的艺术风格。明代嵌宝金冠 :明代皇家御用金冠,镶嵌有宝石,极具收藏价值。清康熙青花人物凤尾尊 :清代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镇馆之宝不仅展示了云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反映了云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反正我是边看边忘,太深奥了! 漫步在云南省博物馆,就如同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岁月之书,每一页都镌刻着云南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记忆。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触动心灵的文化之旅。在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温暖与古老,仿佛与历史进行了一次亲密的对话。云南省博物馆就像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们能够一页页地翻开历史的篇章,去探索这个风景如画的彩云之南所蕴含的无限魅力,去感受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和情感。(4600 图61  2025/2/24)

  • 发表于 2024-02-06 08:35
  • 阅读 ( 68076 )
  • 分类:携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M22xxxx702
M22xxxx702

1 篇文章

作家榜 »

  1. M85xxxx74 178 文章
  2. sj龙太子 89 文章
  3. 人间奇闻 71 文章
  4. _WeChxxxx743110 59 文章
  5. 如果旅游 37 文章
  6. 吃货小Y 36 文章
  7. M20xxxx442 33 文章
  8. 无13500 32 文章

laravel11 php83 pgsql17 mysql8 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