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个德国女孩,非常非常推崇雷根斯堡
这座城市,觉得它美极了!这一度让我很是疑惑,我去的时候没觉得怎样啊,难道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于是计划写下这一系列游记时,我决定在去帕绍的顺便,途径一下雷根斯堡,更有条理地进行游览。老城小记雷根斯堡是上普法尔茨行政区的首府,也是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区主教的驻地。与奥格斯堡的建城史差不多,虽然差不多晚了一个世纪。约在公元79年,罗马人在雷根斯堡建造了一座兵营堡垒,作为边境要塞。居民区和商业活动慢慢在周围发展起来,阿尔卑斯山北侧最古老的古罗马酿酒厂便是出现在这里的。然而166年,在多瑙河中游地区日耳曼人和萨尔马提亚人对抗罗马帝国的马可曼尼人战争(166年—180年)中,堡垒和定居点均成为了战争的余烬。击退马可曼尼人后,罗马皇帝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下令重建兵营堡垒,并取名为“CastraRegina(雷根斯堡)”,意为“雷根河畔的兵营”。大概从500年到788年,雷根斯堡一直是巴伐利亚公爵阿吉洛尔芬家族的所在地,可以说是早期巴伐利亚部落公国的中心。查理曼大帝曾连续2个冬天在雷根斯堡度过以确保巴伐利亚并入法兰克王国。雷根斯堡同时也是德国最古老的主教区之一,8世纪初便存在了。即便作为帝国城市在1542年转而信奉新教,也一直是天主教主教辖区,只是暂时由其他主教辖区管理。954年,奥托大帝的长子鲁道夫掀起反抗父亲的暴乱,兵败后退居雷根斯堡,为这座城市也为自己招致毁灭之灾。不过,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是这座城市的立命之本。很快,在与巴黎、威尼斯和基辅的远途贸易中,雷根斯堡迎来了经济的繁荣,一跃成为德国生活水准最好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中世纪罗马式和哥德式建筑为雷根斯堡保留下了这段辉煌的历史。不过金钱的背面不乏苟且,有记录显示,这里还是中世纪奴隶贸易的中心。而一直以来的战略要地地位,则后续反映为,在这里康拉德三世发起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弗里德里希一世发起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207年和1230年,作为施瓦本国王和神罗皇帝的弗里德里希二世(霍亨斯陶芬家族)赋予了雷根斯堡广泛的特权,随后提升它为帝国自由城市,接下来便是获得了自治权。贸易增长、经济繁荣,城市贵族的出现和壮大,接下来便是与教权和公国的矛盾越发激烈。1255年,经历了分家的巴伐利亚公爵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无力阻止雷根斯堡的独立发展,迁往了兰茨胡特(Landshut)。由于他们还保留着拥有了近百年后续却又被许给城市的一些特权,城市与公国以及采邑主教的冲突持续了4个世纪之久。14世纪初,由于东部和东方贸易的路线转移,雷根斯堡开始经济衰退,局势动荡。而来自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神罗皇帝路德维希四世则试图利用动荡收复家族失去的首都,但终究没能成功。紧随动乱而来的是黑死病,而巴伐利亚公爵无论出于怎样的原由对雷根斯堡的封锁和对商贸的骚扰将经济情况糟糕的城市逼向了施瓦本城镇联盟。双方在雷根斯堡周边爆发了军事冲突,最终,情形并没有任何转变,反倒是让城市背负上了战争赔款,以及议会不得不提升防御工事的预算。15世纪,原本富裕的城市经济持续走低,甚至到了破产的地步。1419年胡斯战争的战火不仅蔓延到了上普法尔,且由于贸易无法进入和穿过波西米亚,雷根斯堡失去了不止一个市场。以及土耳其人对君士坦丁堡的征服,东方贸易路线也随之受阻。与此同时,纽伦堡和奥格斯堡的繁荣,分走了雷根斯堡与意大利和威尼斯的贸易。资本外流,恶化开始滚雪球。雪上加霜的是,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神罗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试图向这座城市征收土耳其税用以战争,民怨遂起。这个时候一心一意与哈布斯堡作对的维特尔斯巴赫的巴伐利亚公爵阿尔伯雷希特四世开始了对雷根斯堡的怀柔政策,并于1486风光回銮。阿尔伯雷希特四世的一系列政策有效改善了雷根斯堡恶劣的经济状况,然而两个王朝的矛盾却是接下来城市动荡30年的直接原因。终于在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任命的雷根斯堡总督弗兰肯贵族托马斯·福克斯·冯·瓦尔堡的雷霆手段下,亲巴伐利亚公爵的一派遭到清算,从此一蹶不振。1514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颁布的宪法一直有效到1803年。然后便是宗教改革时期的沉寂。之前不止一次提到,帝国城市多是信奉新教的,但无论作为皇城,主教驻地,或者包裹着城市的巴伐利亚公国都不约而同地在宗教政策上对雷根斯堡施以压力。于是,城市并没能站在改革运动的前沿,而是在一个巧妙的时机提出了市民的请愿(1542),并终于在1577年迎来了路德教《协和信条》的签署。三十年战争前后,雷根斯堡一直是奥地利新福音教派的驱逐者重要的避难所之一,因为通过多瑙河可以轻松抵达。或分散,或定居下来。在这场浩劫的前几年,它并没有太受军事行动影响。可随着1630年在该城市举行的选帝侯会议上,帝国军队总司令华伦斯坦被免职召回,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来势汹汹,巴伐利亚军事形势急剧恶化,雷根斯堡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被来回践踏。终于在1634年由帝国和巴伐利亚联军夺回。这场胜利对总司令,当时还是皇储的斐迪南大公来说是第一次军事上的成功,但由于雷根斯堡被帝国军队占领,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就不高兴了,这也为后来对城市的经济制裁埋下伏笔。雷根斯堡在东法兰克帝国时代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虽然帝国议会以前不定期在各个城市举行,但1594年起,它只在雷根斯堡举行,尤其在1663年以后,议会不再解散,被称为永久国会(ImmerwährendeReichstag)。永久国会的最后一届于1803年3月开始,通过了最后一批决议,多数修道院开始世俗化,而雷根斯堡也成为了独立公国。1806年,莱茵邦联各州在会上退出神罗。可在1809年,第五次反法联盟战争,一支奥地利军队于4月20日占领了雷根斯堡,3天后法军夺回了这座城市,这也是拿破仑在唯一一次在战役中受伤。在法军压力下,雷根斯堡大主教不得不在次年同意将公国割让给法国的盟友巴伐利亚王国。自此雷根斯堡失去了它的政治意义和地位,不过经济废弛,自治也全无可能。在巴伐利亚王国,虽然雷根斯堡也开始了它的重建和发展,但相较于慕尼黑、纽伦堡、奥格斯堡实在缓慢!当然换一个角度也可以是,传统的重要性在这座古老而宁静的城市得到了重视。二战期间,雷根斯堡也是一个纳粹大本营,犯下了驱逐、抓捕等迫害犹太人的罪行。战争结束前夕,城市遭到了猛烈的空袭,不过位于城郊的当时欧洲最大的飞机工厂吸引走了大部分火力,老城得以保存。在这件事陶伯河上的罗腾堡就倒霉许多,原本美军想炸的是隔得还挺远的一个市镇的油库,但因为大雾看不清,便炸了罗腾堡替代。2006年,雷根斯堡老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行程计划2.圣埃默兰修道院KlosterSanktEmmeram圣埃默兰宫又称图恩与塔克西斯宫(SchlossThurnundTaxis),是伦巴底贵族图恩与塔克西斯家族的宅邸。这个家族对欧洲邮政的建立起了重大作用。1810年,作为转让邮政权的补偿,巴伐利亚王国将建于8世纪的圣埃默兰修道院周边改建和新修的建筑给了图恩与塔克西斯家族。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这一行为,但不得不说,建于7、8两个世纪之交的圣埃默兰本笃会修道院长久以来一直是欧洲重要的文化中心。一个既说明雷根斯堡在加洛林王朝和东法兰克王国重要地位,又说明圣埃默兰修道院重要意义的事实,对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的东法兰克王国国王日耳曼人路易的王后,东法兰克王国最后两位加洛林王朝的国王都葬在了这里。圣埃默兰(EmmeramvonRegensburg)是弗兰肯的一位漫游主教和殉道者,修道院正是建在他的坟墓之上的。罗曼式的外观古朴静谧,是一个冥想的好地方。然而后期的巴洛克内饰却华美异常,让人眼前一亮!3.俾斯麦广场Bismarckplatz广场南北两面分别对正雷根斯堡剧院和音乐厅。如果不是太热,坐在喷泉边,一边吃冰淇淋,一边与朋友闲聊,不失为闲散午后的打开方式。7月中旬,正值俄乌战争最为牵动人心之际,剧院拉出了拒绝再一次战争的横幅。只是,纵轴也好,横轴也罢,这个世界什么时候少过战争呢?4.Dreieinigkeitskirche福音教会雷根斯堡老城有非常之多的罗曼式教堂。因为雷根斯堡本就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城市,于是它们也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写游记查资料时看到,1663年的国会发展为永久性的以后,帝国专员、贵族特使拖家带口地前往雷根斯堡定居。虽然雷根斯堡信奉新教,但大使们却不一定,于是当他们去世,天主教信徒安葬在市的天主教修道院中,新教徒则安葬在这座建于1631年的三一教堂南面的后院。这些公墓被称作外交公墓,又叫特使公墓。5.海德广场Haidplatz广场中间有一座建于17世纪的巴洛克喷泉,曾为城市供水。雕塑是拿着剑和天平的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她属于罗马人混合希腊诸多女神形象造出来的神,往往是闭着眼或者蒙着眼的。制裁、公平、客观,正义女神逐渐引申出法治精神的象征。6.Rathausplatz位于逼仄街道中的老市政厅前虽然也有一个广场,但空间却连镜头都展不开……当然故事不少。市政厅由三个不同时期产生的建筑合成。带有塔楼的建筑是最古老的部分。带哥特凸窗的南面建筑即是皇家大厅的所在,过去永久国会的特使们就是这里会面。由舒茨和特鲁茨(SchutzundTrutz,守护和抵御)雕像守护的大门通向的则是雷根斯堡国会历史博物馆。7.DonJuanD'AustriaStatue奥地利的唐·胡安像奥地利的唐·胡安是神罗皇帝卡尔五世(KarlV.)的私生子,生于雷根斯堡。雕像旨在纪念他作为西班牙军队的指挥官,在勒班陀战役中取得了对奥斯曼帝国的胜利。与雕像的意气风发不同,他人生的境遇和死亡都相当凄凉,年仅31岁便在心灰意冷中病逝。8.Goliathhausc.1260歌利亚屋这是一座屋顶呈锯齿状的早期哥特式建筑,于13世纪建造。壁画主题为歌利亚与年轻的大卫在战斗。看见大卫弯腰了吗?他正在捡石子,准备放大招!这一主题在欧洲艺术中很常见,比如最为人所称道的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表现的便是这场战斗前的大卫(右手上就拿着石子)。画作自1573年来已多次更新。9.石桥SteinerneBrücke以今天的眼光去看这座横跨多瑙河的石桥并没有特别让人惊艳的地方。然而建于1135年至1146年间,被誉为中世纪建筑奇迹的它在12、13世纪却是许多桥梁建筑的灵感来源。在好几个世纪里,它是雷根斯堡唯一跨越多瑙河的桥梁,也是越过多瑙河的战略要地。1147年5月,康拉德三世从雷根斯堡发起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而腓特烈一世在1189年5月也从这里发起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在桥的中间有一尊雕像Bruckmandl,一个年轻的男人望着老城,象征雷根斯堡自由市从主教统治下获得独立。雕塑的最初版本诞生于1446年,不过在日晒雨淋中早已损坏,1579年的第二代也部分毁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而今桥上的是1854年第三个版本的复制品。
6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