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常设展
“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策展:费雷德里克·保罗(FredericPaul)展期:2023年7月21日-2024年11月5日时间:10:00-17:00(16: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地点:西岸美术馆展厅1&2(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600号)星光熠熠与籍籍无名,共谱“肖像艺术史”众生百态与时代进程,共读“肖像的故事”一张面孔可以映照一个时代--继“时间的形态”、“万物的声音”之后,西岸美术馆“现当代艺术史三部曲”于此进入终章~~“肖像的映象”MirrorsofthePortrait从“时间”、“万物”到聚焦于“人”,全新常设大展以“肖像”为线索,探索现当代艺术发展史,通过呈现不同身份、领域或社会地位的肖像讲述社会的发展过程,同时描绘了“肖像”这一创作手法的历史发展及在艺术史中的转变。感兴趣的蜂友可以看看我写的“蓬皮杜中心典藏展”前两部游记:时间的形态TheShapeofTime--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写了4篇游记万物的声音TheVoiceofThings--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写了5篇游记西岸美术馆『世纪众生相:声名显赫与籍籍无名』“肖像的映象”集结了1895年至今的近300件蓬皮杜中心珍藏,涵盖绘画、雕塑、影像和摄影作品,为西岸美术馆历次展览呈现作品数量之最。在为期16个月的展期内,展期内将进行两次作品轮换,观众可以在超长展期内饱览“肖像”包罗万象、极具启示意义的艺术风景。“肖像”是生命与时代真相的忠实记录。“肖像的映象”将开启一次前所未有的“面对面”之旅,带领观众从对人类面部的认知,进入对生命、社会、时代的深刻洞察。展品创作时间跨度长达一个多世纪,但并未按惯常以时间线展开,而以15个主题章节贯穿叙事。展览从“色彩”启程,历经“扭曲面部”、“声名显赫与籍籍无名”、“肖像与艺术家自画/自拍像”、“面具”、“上镜者”、“家庭肖像”、“幽灵”、“怪诞者”、“到街头去”、“世界女性”、“致敬”、“镜子”等主题章节,至“脱帽致礼”结束。通过勾勒20世纪以来的众生百态,“人的肖像”在展览中被进一步拓展为“社会的肖像”。观众从中可以透视一个世纪的社会发展进程,亦得以一窥百年来的社会关系变迁:家庭、爱情、友谊、同行、自我、他者。观众将在展览中看到“声名显赫”与“籍籍无名”的人物比肩,通过林林总总的肖像一览从显贵到社会底层的众生相。与之平行的展览线索是,参展作品的艺术家中既有大批青史留名的明星艺术家,亦不伐诸多被忽视和遗忘的艺术家。两条平行的线索在特定的语境下向交叠,为展览的主题带来更多解读纬度。西岸美术馆『星光熠熠,谱写百年“肖像”艺术史』“肖像的映象”为观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通过“人”这一主题巡礼百年现当代艺术史。展览涉及诸多艺术史维度,如色彩的流变、写实与表现、绘画与摄影、静态与动态等,也涵盖了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野兽派、原生艺术等诸多现当代艺术流派。20世纪诸多教科书级别的艺术家代表作将出现在展览中。从巴勃罗·毕加索、弗朗西斯·培根、亚历山大·考尔德、乔治·德·基里科、雷内·玛格里特、曼·雷、黛安·阿勃丝、奥古斯特·桑德、让·杜布菲、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布鲁斯·瑙曼、史蒂夫·麦昆、吉尔贝和乔治等西方现当代艺术史上大师级艺术家,到赵无极、黄永砯,张晓刚、张培力等享誉国际的中国艺术家,东西方艺术家共同谱写了一部星光熠熠的“肖像艺术史”。诸多时代名人肖像将出现在展览中,从毕加索为摄影家朵拉·玛尔等缪斯的名作、瓦伦丁·雨果的毕加索肖像,到吉赛尔·弗罗因德为詹姆斯·乔伊斯拍摄的肖像、曼·雷镜头下的勋伯格肖像、弗朗西斯·培根的梵高肖像等等。而展览也不乏超出常规认知的“前所未见”的肖像,从黄永砯的《蒙娜—芬奇》、布鲁斯·瑙曼的“艺术化妆”肖像,到雷内·玛格里特的怪诞肖像、吉尔贝和乔治的亲自出演等。“世界女性”、“肖像与艺术家自画/自拍像”、“上镜者”、“怪诞者”等主题章节,也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看视角。西岸美术馆“肖像的映象”在为期16个月的展期内将进行两次作品轮换,观众可以在超长展期内饱览“肖像”包罗万象、极具启示意义的艺术风景。(2023年12月底进行了第一次作品轮换,近50件现当代摄影大师的明胶银盐印相摄影作品。由于我购买了早鸟票50元(正票100元),所以西岸美术馆给我发了一张8折优惠券,也就是说看遍所有展品还要花80x2=160元,想想也只能放弃了)所有展品分布在1&2展厅,1展厅:1-7章节,2展厅:10-15章节①所以的色彩②扭曲面部?③声名显赫与籍籍无名④肖像与艺术家自画/自拍像1⑤面具⑥上境者⑦家庭肖像⑧幽灵⑨怪诞者⑩到街头去⑪世界女性⑫肖像与艺术家自画/自拍像2⑬镜子?⑭致敬⑮脱帽致敬!『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肖像的映象①』记录了⑦→⑨章节的内容。西岸美术馆07家庭肖像【07家庭肖像AllintheFamily】艺术家们经常让家庭成员作为自己创作的模特--对于大多数艺术家来说,在他们的艺术创作起步之时就是这样。但仍然有一些艺术家一直坚持使用家人作为模特,比如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另一些则会在先放弃家人模特之后又再次回到这一创作模式,比如乔治·德·基里科;还有一些艺术家不停更换模特,如同更换自己的人生伴侣,比如巴勃罗·毕加索。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即使对于那些最后不再使用模特的艺术家而言,亦是如此。因此,家庭肖像既可以被视作艺术家创作生涯一个阶段,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成一体的类型。继奥古斯特·桑德之后,鲍里斯·塔斯利茨基在阿尔及利亚的创作一样依托肖像,但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更有距离感的人类学和政治性路径。西岸美术馆西岸美术馆西岸美术馆勒内·马格里特《剑球旁的乔治莱特肖像》勒内·马格里特RenéMagritte1898年,莱西纳(比利时)-1967年,布鲁塞尔(比利时)1898,Lessines(Belgium)-1967,Brussels(Belgium)《剑球旁的乔治莱特肖像》PortraitdeGeorgetteauBilboquet[PortraitofGeorgettewithaBilboquetGame]1926年布面油画和铅笔,切割1987年由乔治莱特·马格里特夫人遗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AM1987-10981923年,乔治·德·基里科的作品深深震撼了比利时艺术家勒内·马格里特,并在其向超现实主义的转型中一直伴随着他。马格里特在这幅肖像中用灰色描绘了妻子乔治莱特那张没有什么表情但却精致细腻的脸。乔治莱特身旁模拟人形的剑球(一种法国古老游戏中的物件)似乎是在表达马格里特与基里科对人体模特共同的痴迷。这种木制游戏似乎一半在框架内,一半在地上。这样的安排强调了画面中的肖像(也就是画中之画)和画面中其他部分的非人结构之间的对比,似乎构成了一出戏剧场景。西岸美术馆西岸美术馆张晓刚《父女1号》张晓刚ZhangXiaogang1958年,昆明(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Kunming(People'sRepublicofChina)《父女1号》FatherandDaughterNo.11999年布面油画2019年由艺术家赠予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AM2019-762这幅带有自传属性的双人肖像表现出张晓刚自1993年起创作的“血缘”系列中的形式特质。张晓刚对当今中国人的身份和记忆非常感兴趣,在系列作品中画了很多穿制服的形象。画中的男人、女人和孩子都没有什么表情,面部特征几乎完全相同,眼神也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有时,他会将年轻的人物叠加在更为年长的人物上面,且经常应用各种色彩来打破画面单调的节奏,似乎试图通过这样的安排来象征每个人的独特性。张晓刚一共创作了数幅《父女》,并用这些作品来象征代际关系。西岸美术馆西岸美术馆拉托雅·鲁比·弗雷泽《妈妈和我》拉托雅·鲁比·弗雷泽LaToyaRubyFrazier1982年,布拉多克Braddock(美国USA)《妈妈和我》MomandMe2005年数字摄影转印至明胶银盐印相2018年蓬皮杜中心馆友协会摄影购藏组购藏并赠予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AM2018-707西岸美术馆拉托雅·鲁比·弗雷泽的作品中有一种明显的表现手法,即将肖像作为一种对社会进行描述的载体。她通常拍摄一些处于亲密空间中的亲近之人,揭示了美国社会中由于种族和经济情况所造成的不公,且这种不公的受害者主要是黑人群体。《妈妈和我》在同样的背景前呈现出弗雷泽本人和妈妈的样子,但不同的是,妈妈身后的背景已经变得有些污黑,象征着被钢铁厂污染的城市风景;而弗雷泽身后的背景虽然因工业排放停止而变白了不少,但却因为城市被废弃而显得脏污不堪。正如她们一个代表过去,另一个代表未来,她们也一个表现出骄傲和虚弱,另一个则表现出脆弱和沮丧。西岸美术馆西岸美术馆亨利·戴西雷《亨利耶特·戴西雷》亨利·戴西雷HenryDéziré1878年,利布尔纳(法国)-1965年,巴黎(法国)1878,Libourne(France)-1965,Paris(France)《亨利耶特·戴西雷》HenrietteDéziré1929年布面油画1926年,获得方式不详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LUX.1498P西岸美术馆常书鸿《沙那肖像》常书鸿ChangShuhong1904年,杭州(中国)-1994年,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1904,Hangzhou(China)-1994,Beijing(People'sRepublicofChina)《沙那肖像》PortraitdeShana[PortraitofShana]1935年布面油画1936年由国家购藏1936年移交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由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巴黎)保管JP690BISP常书鸿曾在浙江学习染织,1927年前往法国生活和学习,直到1936年。他在法国学习了西方绘画,尤其是写生、造型和透视等技法,并参加到多种艺术活动中。他是第一批作品得到法国政府收购以丰富国家博物馆藏的中国艺术家之一。在法国的旅居生活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这幅为女儿所画的正面肖像就是证明。在这幅画中,老师保罗-阿尔贝·劳伦斯对他的影响与他所根植的中国肖像画传统相互融合,交相辉映。西岸美术馆克劳德·舒尔《艺术家的母亲》克劳德·舒尔ClaudeSchurr1921年,巴黎(法国)-2014年,戛纳(法国)1921,Paris(France)-2014,Cannes(France)《艺术家的母亲》Lamèredel'artiste[TheArtist'sMother]1945年布面油画1946年国家购藏1946年移交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AM2621P法国画家克劳德·舒尔的这件作品见证了上世纪40年代他在自身艺术追求上的一次“更新”。那时候他刚开始对宗教感兴趣,而这份兴趣也驱使他开始研究意大利和法国的前文艺复兴艺术。严谨的构图、利落的线条、干净的背景以及对细节的关注都表明舒尔越来越接近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和费利克斯·瓦洛东。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深情从画面中传达出来。舒尔的母亲将手从衣缝中伸出,似乎想要做出一种基督赐福的手势,而伸出的两指分别代表着基督所兼备的神性和人性。西岸美术馆西岸美术馆西岸美术馆《詹姆斯·乔伊斯和孙子斯蒂芬,巴黎》吉泽尔·弗伦德GisèleFreund1908年,柏林(德国)-2000年,巴黎(法国)1908,Berlin(Germany)-2000,Paris(France)《詹姆斯·乔伊斯和孙子斯蒂芬,巴黎》JamesJoyceetsonpetit-filsStephen,Paris[JamesJoyceandHisGrandsonStephen,Paris]1938年明胶银盐印相1992年由艺术家赠予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AM1992-251吉泽尔·弗伦德是犹太人,也是一个共产主义团体的成员。因此,1933年时,她不得不逃离德国。出于对新闻摄影的兴趣,她在巴黎安顿下来,并经常访问巴黎的作家群体,为他们拍下了许多著名的肖像,其中就有为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拍摄的一组日常照片。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张展现了乔伊斯与孙子之间的亲密时刻。正如其新闻报道一样,弗伦德的摄影作品也表现出了相同的准确、简洁,以及与拍摄对象之间的默契。并且,她将肖像也看作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西岸美术馆奥古斯特·桑德AugustSand奥古斯特·桑德AugustSander1876年,黑尔多夫(德国)-1964年,科隆(联邦德国)1876,Herdorf(Germany)-1964,Cologne(GermanFederalRepublic)作为一种集体和个人的经历,失落的存在维度深深镌刻在奥古斯特·桑德的作品中。在桑德“二十世纪众生相”系列作品的“女人”这一组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张著名的鳏夫和两个儿子的照片。在这组照片中,女性的缺席让我们意识到,女性是一个家庭必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不知道这个男人的名字,但由于仍有父亲,他的两个儿子也不能被称为孤儿。同样无名的还有《农民一家》中的人们,他们在照片中的位置是按性别排列的,与《利奥波德·克伦斯基教授和他的妻儿们,林茨/多瑙河》相同,都是母亲和女儿在左边,父亲和儿子在右边。《鳏夫》Witwer[Widower]1914年明胶银盐印相1979年购藏篷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AM1979-213西岸美术馆《利奥波德·克伦斯基教授和他的妻儿们,林茨/多瑙河》1906年明胶银盐印相1979年购藏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AM1979-151西岸美术馆《农民一家》1912年明胶银盐印相1979年购藏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AM1979-158西岸美术馆安德烈·柯特兹AndréKerté
9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