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4日上午九点达到山西博物馆。山西
博物院(ShanxiMuseum),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3号,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2004年新馆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对外开放,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2019年7月,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停车场收费按1元/半小时,山西博物院曾先后获得鲁班奖、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华夏印迹 山西是华夏文明和国家起源的重要地区,陶寺遗址表现了最早的王权和国家形态,与古史传说中的唐尧时代相互吻合。夏商周时代山西拥有最重要的铜矿资源和制铜技术,对青铜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晋国从周初分封的“百里小国”开始,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秉承传统,锐意创新,吸纳了周边诸侯国和北方草原文化的新鲜血液,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晋文化。以晋文化代表的中原文化,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青铜先声:陶寺文化是中国青铜文明萌芽阶段的代表。龙山文化晚期,方国文明如满天星斗,地处中原和北方文明交汇地带的陶寺融合众流,不仅在社会生产力上突飞猛进,在社会复杂化进程上也迈出关键一步。城市、大型公共建筑、贵族墓葬、文字、礼制性艺术、科学技术相继出现和成熟。在众多方国之中,陶寺脱颖而出,率先走向王国文明。这里就是最初的“中国”,也是青铜时代的先声。商王朝国家政治疆域的地理架构为王畿、四土(四方)和四至三个层次。王畿是以商邑为轴心的商地;四土(四方)位于王畿之外,由商王朝贵族、官吏统治区域和从属于商王朝的方国活动区域共同组成,这是开放且不稳定的区域;四至,位于四土(四方)之外,是商王朝和商文化势力影响地区。从山西商代青铜器的分布和不同文化特征,可以看到从早商到晚商国家政治疆域三个层次的历时性变化。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之后,新建立的西周实行了有别于前朝的统治策略。“分封建国”政策先后确立了七十一个诸侯国,与周王室同属姬姓的达到五十三国,晋便是其中之一。晋国建立之初,周围方国林立,诸戎环伺。武公、献公以降,晋国逐步兼并周边诸国。文公时,会诸侯于践土,晋被推为盟主,由此晋国成为称霸一方的大国,“天下扼塞巩固之区,无不为晋有”。西周晋侯苏钟:共两件。一件高25.9厘米,铣间距14.9厘米;另一件高22.3厘米,铣间距12.9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该编钟总计16件,其余14件由上海博物馆从境外购回入藏。编钟分两组,三种式样,非同时铸造,测音却和谐,是标准配律。16件钟上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晋侯苏因战功,多次受赏,因作此编钟。所记战争为史料所阙载,对研究西周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铭文全部为錾刻,西周青铜器首见。
3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