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你没看错。补得确实是5年前的游记。为什么呢?因为被好友提醒,建议我的所有游记放在一个地方,方便她直接“拿来主义”。我呢,又是强迫症患者,立刻开始查缺补漏,把工作后的游记全部在我的老朋友“携程”上面备案,这样才算放心。所以路过的朋友见怪不怪吧。序 因为过于熟悉这片土地,就按照我心中的类别一一记录一下这次回哈的见闻与感触吧。母校
这条一眼望到底的校道不知道往复了多少次。主楼墙体被粉刷过了,窗户也从木制改成了铝合金,楼道里面仍然挂着名人画像,我们经常去的606、607也暖和了很多。只可惜现在成了法学院的了。我们大学取信的信箱,估计现在也都没有用处了吧。还有张贴成绩单的布告栏。领取快递的通知板仍然在老地方守候。工字楼,读研时候各个实验室的大本营,现如今成了什么国家科技园,里面大多都是合作企业的孵化基地了。一字楼也成了软件学院的,我们一起绕电机绕组的地方一去不复返了。学生宿舍没有任何变化,只是我们曾经365最引以为傲的阳台被改成了窗户,偌大的寝室也被改成了仓库。而因为学生放假宿舍楼被封,我也终究没有进去重温一下曾经的时光。校园溜炒仍然长盛不衰,后门的店面有些更新换代了。韭菜盒子没有了,大茬粥的老大娘也因为学生放假不出摊了。狗洞终于合法化了。松雷的麻辣烫和豆浆没有了,取而代之的以高端食品为主的超市了。啤酒广场没有了,现在成了万达影城。地下商城是哈尔滨一大特色,基本都是防空洞改建。学校附近的地下商城留下了我们学生时代对追求美的大部分记忆。本来还想去高峰找熟悉的达达做个头,但是发现已经物是人非了。记得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也体会着这些年大家的成长。东区虽然小,楼也旧,宿舍更破,但是留下的记忆却最多最丰富的。和LG手腕手走在校园里,一起回忆着曾经的岁月,多么希望多年后能和同学一起再重温那段青涩的时光。二、 母校之西区西区虽然是主校区,但是只是读研一的时候在那里生活了一年,所以感情淡了很多。电气大楼终于盖好了,但是比预想的貌似低了很多。而且也不叫电气大楼,更像是目前的主楼。在里面兜兜转转,竟然差点转了向。研究生宿舍由原来的一栋变成了现在的四栋,并且围成了方形。我们实验室的小楼仍然低调。听老师讲实验室在江北、东区都建了厂区及实验室,面积已经接近6000平了,祝愿老师的事业能蒸蒸日上。西区门口就是地铁站,不过客流量少的可怜。哈西服装城还是老样子,旁边又建了新的楼,看装修应该是更高档一些吧。服装城地下也全面开发了新的地下商城,西城汇。现在的学生真是有福气啊。 打卡景点一、 中央大街与防洪纪念塔这应该是我们曾经经常去逛的地方。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有他独特的韵味。沿街的冰灯、雪雕很有赶脚。就是稍微坐一下下,屁股要冻半天才能缓过来。 顺路去江边的百盛逛了一圈,12月31日去的,居然没有任何跨年活动,折扣还很不给力,这点还是很怀念上海的。沿街还看到几个大台北鞋城,还有鞋柜,也是当初经常光顾的地方。防洪纪念塔不知来过多少次了,每次都要留影。还记得大四的清明,我们一起去踏青。沿着过江大桥走了一个整晚。真的很感谢当时有这样的活动,过了那个年纪,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冲动了吧。松花江上有各种冰上活动,滑冰,冰车,陀螺(东北话叫冰嘎)……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江面上可以正式开展冰上活动了,看来哈尔滨今年的确是寒冬啊。二、 索菲亚大教堂仍然是一个经典。白天喂喂鸽子,晚上看看夜景,伴着悠远的背景乐,任何人都会被感动。再来个夜景。曼哈顿,你们还记得吗?可惜我喜欢的夹心奶油小蛋糕销声匿迹了。金太阳商场,里面的小饰品能亮瞎人眼,可是现在都成了小隔间的服装店了。三、 红博最难忘的就是这边的远大、松雷、大世界,还有远大地下的麻辣烫。还记得当时和小胖子的逛街实力,一天能从红博逛到中央大街。可惜红博十字路口在修路,没能拍到标志性的大转盘。不过在远大的周大福淘到了上海断货N久的日月星辰,意外的收货。四、 会展中心这应该是哈尔滨商圈的一个后期之秀。当时还会经常去淘淘货,现如今都是土豪金的地界了。只能回忆一下旁边的体育馆,我和LG在那里第一次逃票听了周董的演唱会。五、 冰雪大世界因为近几年哈尔滨大力开发江北,冰雪大世界的选址也不再是从江边就能远眺了。不过相比我们曾经坐黑车过江,现在四通八达的公交倒是先进不少。冰雕、雪雕可谓是惟妙惟肖,可是现在每个雕塑都有了赞助商或广告商的LOGO,与记忆中少了一份纯净,不过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吧。冰雪大世界的门票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直奔300.不过里面增添了滑雪等娱乐项目,相比于现在的高物价,也算物有所值吧。为了应急,LG找出了儿时的温暖牌毛线帽来,虽然略带年代感,但同时也增添了很多喜感。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坐着纸板滑滑梯吗?当年的冰雪是什么造型已经记忆模糊了,但是清晰的记得出发当天我们里三层、外三层的给自己做保暖工作,老大还帮我梳了两根辫子,我们玩到眉毛、睫毛都结了霜,还有一起买了冻得很硬的冰糖葫芦吃,还有每次照相都要把相机捂热才能开机…… 哈尔滨之美食哈尔滨人爱美食真不是夸得。看到街头巷尾林立的规模不一的饭店就知道哈尔滨人多么爱吃。虽然不同年代的榜单不同,但是那几个老字号却从未下过榜单。1、 吴记酱骨那个时候吃顿酱骨绝对是件奢侈的事情。现在看来,人均50以内吃顿大肉简直就是性价比极高。我们5个人点了6个菜,居然剩了一大半,还是东北人实在啊。2、 东方饺子王记得大学毕业寝室的散伙饭就是在东方饺子王吃的,也足以证明它当时在我们心中的位置。虽然菜单更换了很多,三鲜、黄瓜虾仁仍然是挥不去的经典。3、 老昌春饼虽然店名叫春饼,但是主打仍然是筋饼。已经记不清当时是和哪些个吃货一起去吃的了,那仿佛吹弹可破的筋饼真的让人回味。店内的环境也很优雅,更像一个西餐厅。4、 好望角烤肉大学的时候经常去好望角吃炒菜,因为分量足价格低。读研的时随着生活补助的增高,就渐渐改吃烤肉了。青菜包着烤肉,再沾上特制的朝鲜大酱,哇塞,绝对美味。最后用地道的石锅拌饭来溜缝,绝对撑到底,爽到底。5、 老上号砂锅居在寒冷的冬季来一个砂锅是多么温暖的事情。这也许也是老上号长盛不衰的原因。虽然菜单也有更新,点菜模式也接近KFC风格,但是拆骨肉炖豆腐,酸菜汆白肉锅仍然是推荐项目。图片找不到了。。。6、 巨好吃烤翅这绝对是考验吃辣的功力的好地方。烤翅应该是在08年风靡全国的,微辣、单面辣、双面辣、BT辣步步升级。记得读研快毕业的时候我们摆摊卖完了书本,就带着钱款去吃了巨好吃,不甘示弱的点了BT辣,痛哭流涕的场面让人笑倒。这次回去,还是在老地方找到了它,店面还是老样子,味道也是老味道,只是去吃的人少了当年的魄力,只点了双面辣就缴械投降了。7、 烧烤涮上学的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幸福路的那家烧烤涮,读研的时候发现了赫赫有名的大全烧烤。可惜这次回去,幸福路的不见踪影,大全也在停业装修。被LG同学带去了香想响,虽然没有吃到排骨串,喝到疙瘩汤,但是涮毛肚和烤串还是很解馋的。回来才发现当时居然没有拍照片,悔恨。 8、 马迭尔冰棍从曾经的1元一根到现在的5元一根足以见时事的变迁,还好味道没有变。9、 米旗曾经就算比较好的甜品店了。偶尔买个蛋糕什么的解解馋。现在LOGO换了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了?买了杯酸奶,发现和85度C,面包新语还是有差距的。不管如何,回忆的味道总是甜的吧。10、 一手店估计只有在哈尔滨才有这个名字吧,把各种动物的爪子类统统叫手,譬如他家很好吃的猪手,还有鸡翅。 11、 芳芳薯片/鸡味块东区家乐福大深林炒货的明星食品,还是一个师妹推荐给我的。绝对盖过什么乐事,上好佳。目前价格25一斤,看看下次回去能涨到多少。12、 东区涮串这个东西应该也是读研的时候流行起来的。经常去吃的是家乐福门口的那家。可是现在也许是加强市政管理了,乐松门口的小摊位全部被取缔了。所以辗转找到了乐园街,也就是东区夜市路口的那家涮串。卖串的阿姨还是老样子,现在每个人的盘子里可以加醋、麻酱、腐乳汁,也算与时俱进了,味道还是那么诱人,本来只想尝尝味道晚上再去吃大餐,可是一吃就刹不住嘴了,7毛一串,大概吃了20来串。13、 校园小炒以前只有发了补助或者遇到什么小型庆祝日才会三五成群的跑到校园小炒改善一下吧。现在去点菜,阿姨仍会亲切的问,学生,吃点啥。哈哈,点了甚是想念的在上海又吃不到的三丝抱豆和酱炒蛋。怎么讲,就像家里的味道。14、 烤冷面这是很难得的LG也喜欢的小吃。曾经他对我找各种小吃不屑一顾。现在居然能跟着我上入西餐厅,下到吃街边了。不可谓人生的一大进步,哈哈。还记得去年星尚频道推荐一个来自哈尔滨的大学毕业生在上海创业开了第一家烤冷面,我和LG周末就坐着地铁往返3个多小时,只为了吃一份烤冷面。足以见他在我们心中的位置。LG在哈尔滨居然心心念念的想找个卖烤冷面原材料地方带回上海,想吃的时候自己解馋做。15、 放在街边卖的冰激凌只有在东北能见到的场面的吧。什么冰激凌,冻柿子,冻草莓统统放在盒子里直接扔在地上卖,冷柜什么的见鬼去吧结语 总体而言,近些年哈尔滨的变化还是很大的,盖起了跟多高层,也新开发了很多城区,还修建了地铁。但是那些熟悉的回忆却都还在,当我按照回忆走过那熟悉的街头巷尾,感慨的同时更多的记忆喷涌而出,或甜美,或晦涩。 哈尔滨,我人生最重要最青春的7年交给了你,谢谢你给我留下这么多美好的回忆。更谢谢那些年一起陪我哭陪我笑甚至与我争执闹别扭的小伙伴们,谢谢你们陪我一起成长。期待着我们某年某月能够一起再回到这个让我们终生留恋的地方。
1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